做好全面准备,迎接“摔倒月”!
跌倒这件事儿,在年轻人看来没什么大不了,但如果发生在老年人身上,可能关乎生死。
在我国,跌倒已成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,且年龄越大,因跌倒而伤亡的风险越高。今天就让我来教大家如何有效防摔,在跌倒时如何将伤害最小化。
老人为什么容易摔倒?
1.身体老化协调性变差
随着年龄增长,特别是60岁以后,骨质、肌肉逐渐流失,结缔组织和关节发型退行性改变,步态平衡功能、视力和听力下降,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变差。
2.服药让反应迟钝
部分老年人长期服用降压药、降糖药、抗精神类药物、止痛药等会对意识造成影响。可能出现感觉神经迟钝、体位性低血压、沮丧、抑郁、焦虑及社会隔离等,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和调节能力不足,就易发生跌倒。
3.身体激素影响
女性50岁后,大多雌激素水平下降,骨质疏松几率比男性高,因此跌倒比例也更高。
容易摔倒的影响因素
一天中,跌倒最主要集中在两个高峰时段:8-10点以及14-16点。
这两个时段是老年人活动的高峰期,早上老年人大多要洗漱、采买、锻炼,下午休闲活动频繁。而10月和11月天气适宜,老年人外出活动时间增多,都可能增加跌倒的风险。
需要提醒的是,起夜时的跌倒同样不可忽视。随着身体衰老,脏器功能减弱,老年人起夜次数增多,再加上腿脚不利索,半夜起来容易迷迷糊糊,身体较难保持平衡,跌倒几率大大增加。
最易跌倒地点
发生地点以家中、公路、公共居住场所为主,且女性在家中发生跌倒的占比高于男性。
随着年龄增加,老年人在家中跌倒的占比有所增加。这是因为大多数老年人待在家中的时间更多,如果照明设计不合理、浴室地面太滑、马桶旁没扶手、客厅和厨房家具摆放不整齐等,均易引发跌倒。尤其很多女性负责做饭、打扫等家务,在家中跌倒风险更高。
另外,害怕跌倒也使老年人行为能力降低,从而影响步态和平衡能力,增加跌倒风险。
受伤高峰部位
以跌倒伤害性质来看,前3位依次为骨折、挫擦伤、扭拉伤;伤害部位的前3位为下肢、躯干和上肢;从伤害程度来看,以轻度损伤为主,其次为中度和重度损伤。
虽然大多数老年人跌倒后只是轻微伤害,但最易发生的髋部骨折被称为“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”,因为容易引起各类并发症,死亡率和致残率都很高。
学习正确的摔倒姿势
跌倒姿势也有正确和错误之分?
没错。跌倒风险较高的老年人,如果掌握了“正确的跌倒姿势”,可将伤害降到最低。
1. 如果感觉要失去平衡,应尽量屈膝、收紧下巴、让手臂贴近胸部,倒向大腿外侧。
2. 在上半身侧着倒地后,顺势滚动。
3. 在身上准备一张字条,写清楚自己的姓名、家人姓名和联系方式,以及相关注意事项,如不要立刻扶起自己,请帮助自己拨打急救电话并联系家人等。这样可以确保发现自己跌倒的路人,能正确施救自己,避免二次伤害。
如何预防摔倒
排查家里的隐患
1.在淋浴区、马桶旁、门口换鞋处等设置扶手;
2.消除门槛及地面的高度差;
3.将厨房、卫生间的地面换成防滑材料;
4.选用安全稳定的洗澡椅,并采用坐姿沐浴;
5. 在卧室通往卫生间的过道,添加感应灯;
6. 将室内所有小地毯拿走等。
合理规划饮食
注重补钙,摄入优质蛋白质,适当增加牛奶、瘦肉、鱼肉、豆制品、新鲜蔬菜、藻类等食物的摄入。
患冠心病、高血压、糖尿病的老人,要低盐、低油、低糖,以防出现并发症。
此外,推荐老年人每年定期做视力和全身检查。平时穿合体的衣裤、鞋子,以免将自己绊倒。少走坡道、崎岖不平的路,行动慢一点。